管理難,就如莊家與賭徒;管理不難,就是原理原則...

Jul. 19, 2020

流程複雜化是管理者沒信心的表現

2020-7-19

彼得效應道出管理者的宿命,一個沒有信心的管理者,直覺的反應就是想要更多的權力,來掩飾本身的無能。如何做到?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流程複雜化。流程複雜,資源投入就會多,第一步權力來源-「掌握資源」的效益就呈現了。

資源充裕對管理者而言,那是自動自發(自己動手,自己發財)最好的條件,卻不知,Performance=Output / Input的魔咒出現了。其次是管理趨近嚴格,這也是沒信心管理者的通病,管得越多代表權力越大。設計很多關卡,美其名管理,骨子裡是宣示權威的一種逃避心理。

再來就是傲慢,以施捨的態度來塑造官位的權威,這次的振興券發放,似乎有一種「嗟來食」的味道。把兩次的振興券發放方式與目的,拿來對比一下,一目了然,這是權力的傲慢?還是老百姓的偏見?

兩次的振興券的發放方法與使用規則,顯然馬英九先生沒有蔡英文小姐聰明,也沒有蔡英文小姐的手段高明,設定層層關卡,讓發放、領取、管理的流程上的每一個人,都有一肚子的悶,是傲慢還是偏見?

十二年前馬英九先生推出振興消費券,曾被民進黨批評的體無完膚,「不如發現金!」、「不會有效果啦!」...等等。如今發覺到,疫情對經濟的影響,防疫中心的無限上綱,幾乎已快到動搖國本的地步了。振興經濟不得不做,卻又不想與前朝一樣,了無新意,於是如何閃避與馬先生時期的振興消費券的雷同性,成了執政當局的最高指導原則,這不是偏見又是什麼?蔡英文小姐的傲慢其高無比,心胸又窄得容不下PM2.5,偏見的執政如何是好?(國民黨很笨,起碼忠厚,振興券是為振興經濟而為的措施,雖不滿意發放方式,還是支持政策。這點民進黨有自我反省過嗎?老百姓難道還看不清楚嘛?為反對而反對與明辨是非的差異,是傲慢與偏見的本質

東施效顰的結果,推出大同小異的東西,金額更比馬政府時期的振興消費券來得少,一開始的數位綁定的推動失策以及後續商家不收券與誤認偽造報警(設定的關卡與本身的傲慢有關,莫名其妙的印記讓人難以分辨真偽)的問題浮現後,大多數人認為三倍券整體輸給當年振興消費券一大截(有感嗎?)。

以蘇貞昌院長的邏輯,振興券的利得是三倍,那98年的振興消費券的利得就是無限大了喔!因為分母為零。可能是蘇院長有其考量,認為台灣人有錢,不讓老百姓掏一點錢,都從公款支付,那自動自發的遊戲就不好玩了!

三倍與無限大的對比;簡單拿到手與過三關排長龍的領券方式,可能是前朝的團隊太笨了吧!

Latest comments

03.11 | 01:10

上述11點,能做好好難~
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,不過覺得好扯,管理應該是變形的/彈性的,把它「標準化」「規格化」似乎不妥,即使是最低標準,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?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=合規就好呢?

03.05 | 22:09

My sentiments exactly!

Share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