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難,就如莊家與賭徒;管理不難,就是原理原則...

Apr. 17, 2018

價值工程的分類

價值工程系列-3(分類,寫於2010/06/15)

很多人聽到價值工程都覺得好棒的手法,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後,又常為VA/VE的名稱所困擾。那到底要稱VA(Value Analysis)正確呢?還是VE(Value Engineering)合適?誰是本尊?誰是分身?

其實這些問題都是庸人自擾之,不管是VA也好,VE也罷,其實就是一個東西,以V=F/C這個公式為基礎、從顧客的角度,探索價值呈現的一套方法,可以不需要特別強調。

當然既然學了,能夠很清楚的說出來龍去脈,也很清晰的指出VAVE運用的時機(Timing)點,總是讓人更有專業的認知,只是建議不用太強調這個部份。學校是知識傳授的場所,細微的部份都該交代清楚,但社會需要的是運用,如何發揮應有的效果,才是關鍵所在。只要弄懂價值工程的內涵,這個困擾自然迎刃而解。

管理技術的發展,都有其背景需求,各有各的目的性,並不是學得越多越好。能夠把一套系統好好的發揮,內化成為自己經營體系的一環,才是最重要的,並無所謂的取代或是鼎立(PK)的問題。每每看到國內業界的一窩蜂心態,看到新的東西就想學,學了以後就只是東施效顰,熱度過後就不了了之,學習成本之高,大概就是企業經營者感嘆教育訓練無用論的主因。6 Sigma、敏捷專案管理、……等等。

每個系統的形成,都是經過縝密設計與不斷持續改善而來,自然有其內涵與技巧的兩面性。強調彈性應變的台灣企業,要花時間去了解系統的內涵(精神)的事情,似乎耐性不夠。能不能立即上手,馬上回報,成了台灣企業社會學習的常態,也就因此很多的系統在台灣最後都以不了了之收場。

九零年代的標竿學習、企業再造;ABC(Activity Base Costing)BSC (Balance Score Card)、後來的6 SigmaLean 6 Sigma......等等,是當時企業管理的聖經,無不花大筆鈔票學習這些東西(一套6 Sigma學下來,可能就要幾千萬台幣),結果卻讓人難過,幾乎是船過水無痕。

有一家國內大企業,經營者帶隊參加6 Sigma的培訓,少說也要花個幾千萬吧(每人5萬塊美金,21天的課程,三十個人學習的話,就要花上一百五十萬美金的費用),結果呢?這些東西好像不再是管理的重心了,有更新的東西。

6 Sigma是個很棒的觀念,用得好對企業可持續化經營很有幫助,可惜在台灣,好像都只剩下時髦的身影。好多的企業現況讓人擔憂,不斷的追新,得到的只是不斷地否定系統的效果。

任何系統都有其主張,也各有其目的,更重要的是系統的設計是為了讓所有人都適用為原則,會以技巧或是工具的面貌呈現。但如果沒有弄清楚系統內涵,就容易疏於將新系統與體系內的系統融合,結果形成一國好幾制的怪現象,自然無法生根。

弄清楚系統的精神後,再與體系結合,成為內部體系的一部分,自然就生根了,可惜這部分是台灣企業經營者的罩門。以管理技術而言,IEQCVA/VE應該稱得上是這百年來代表性的系統,也是大部分檯面上管理系統的基礎,簡單敘述如下:

IE(1911)是泰勒博士發展出來的體系,曾經是工業管理的聖經。重點在於消除浪費,發揮生產的最大效率。主要的內涵有時間研究、動作研究、等等。著眼點在於成本。

QC(1924)是以標準差管理為中心思想,透過標準差的控制,以達到最佳的管理手段。裘蘭博士與戴明博士把統計手法帶到日本,創造TQCTQM,奠定了品質管理的基礎。後來的6 Sigma等,也都是以TQM為核心,以專案管理加上IT的應用的新管理模式。QC的著眼點在於品質成本最小化,同時也考慮到顧客滿意的層次。很可惜國內企業都把品質歸類到良品與不良品的管理,所以出現品質做得好成本一定高的怪思維,品質管理的根本在於管理異常,消除差異,是一種預防為主的管理手法(體系),可是大部分卻都只淪為治療(檢驗)的工具。

VA/VE(1949)Miles發展出來的系統,以顧客的價值感受為中心思想,引導企業以顧客導向經營的一套手法。雖然重點也是以成本為主,但更強調顧客的價值感受。

價值工程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,慢慢的遍佈到各個領域,幾乎可以說是任何領域都適用的管理技術。目前常被運用的價值工程有四大類(Zero Lock還沒有正式被歸類),其分別為:

資材、採購(VA):是價值工程的開山祖師,採購部門從價值提升的觀點,進行的各項活動。然以品質保證的觀點,所有規格的改變,必須經過技術部門與品質保證部門的評估程序(設計變更),所以此部分的效果常會受到一些制約。

2nd lock(VA):可以說是價值工程最典型的應用。當一個產品在市面上銷售一段時間後,面臨嚴苛的降價需求,如果只靠採購部門的努力,恐怕力有未逮,集合相關單位的專業力量,以專案小組的運作模式,以價值分析手法,針對產品進行全面性的再設計(Re-design),以達成目標。

1st Lock(VE)2nd Lock雖然可以有效、大幅度的做到降低成本的目標,但因為是針對既有產品的改良,往往需要動到新的模具的投資,吃掉一部分的降價效益,殊是可惜。從新產品開發初期,就直接以價值工程的手法來設計,就可以避免2nd Lock碰到的困境,就是典型的VE,是價值創造的領域。

Software (VE):此部分的發展空間很大,目前為止都還沒有定型。所謂的Software除了大眾熟知的軟體程式以外,還包含了一般企業的流程、管理等。電腦系統軟體開發,如何以價值工程的觀點,做到更高的機能、更快的速度、更低的成本,也是一種新的發展趨勢。其次在企業流程再造的過程,運用價值工程手法的場合相當多,而且效果卓越,如果諸位有流程設計上的必要、或是流程優化的需要時,價值工程是一套非常合適的系統。

Zero Lock(VE):此部分在價值工程的文獻中尚不多見,很多人還不知道有這樣的一種做法,是將價值工程的運用提前到商品企劃,從企劃的階段就來思考顧客與產品價值。這部分可以與QFD連結,效果相當好,但對於沒有品牌概念的企業而言,此部分的應用難以理解。如果採購部門想要做到EPI或是ESI,從商品企劃階段涉入,最能顯現供應商與採購專業的價值。

Latest comments

03.11 | 01:10

上述11點,能做好好難~
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,不過覺得好扯,管理應該是變形的/彈性的,把它「標準化」「規格化」似乎不妥,即使是最低標準,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?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=合規就好呢?

03.05 | 22:09

My sentiments exactly!

Share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