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難,就如莊家與賭徒;管理不難,就是原理原則...

Mar. 29, 2020

明確性、連結性、系統性

談談TTQS系統的優化方向-I

在輔導的個案中,把計畫與設計混淆的案例相當多,這是TTQS評核上最需要注意的部分。計畫談的是整體的規劃,既然談整體,那就必須涵蓋時序上平衡的概念。現在的計分卡,只要看到年度訓練計畫,也不管其有效性,或是連結性的高低,似乎就代表著計畫有做到。這樣的結果,會讓評核委員因為經驗與對系統理解的程度產生嚴重的偏差。更重要的是會讓企業誤以為辦訓的重點在於願景與策略,而忽略了透過教育訓練的手段來達成策略目標的連結關係。

時序的平衡要看的是教育訓練計畫有沒有兼顧到未來、現在與過去。過去的部分是以績效檢討所盤點出來的能力缺口來規劃;現在則是以年度營運計畫盤點出來的能力缺口為依歸;未來則是以訓練體系(職能與階層別)的框架為藍圖,加上從策略規劃展開的核心職能需求,儲備能力資本的培訓,構成經營上的培訓需求。從過去不足的部分的補強,到現況達標上的能力需求的配置,到未來願景目標執行上的能力資本儲備(Skill's Inventory),才算是一個全面性的教育訓練規劃。現在的計分卡看不到這些東西,只停留在對核心職能的強調,沒有經驗的評核委員,或是不瞭解BSC的評核委員,如何評估出這些東西?

如果TTQS要強調以BSC為基礎架構,那所有的輔導與評核的課程都該加入BSC,否則現況的問題會層出不窮。要不然的話,就必須把系統設計到即使不懂BSC的人,都能很客觀的評核一個辦訓能力,(做到這樣的境界,系統就可以說是完全的消化與吸收了,才不會東施效顰,格格不入)而不像現況一樣,各耍自己的大刀。現況也讓企業經營者與辦訓人員誤解,都以為TTQS評核得到高分,就意味著辦訓做得很好,其實卻還差得很遠,把願景、策略管理與辦訓的概念都誤導了。(這四年來TTQS的最大貢獻是讓每個人都會說願景了,卻沒有幾個人真正知道甚麼叫願景,有點像三字經一樣)

很多企業申請TTQS評核的目的在於申請補助,也就是以職訓局的補助來辦訓,如此企業基本上是無法通過TTQS評核的。理由無他,因為資源不夠,有限的預算分配上,願景目標的能力庫存培訓部分絕對看不到(此部分不只難做、費錢、也最不好評估課程效益,沒有很清晰的培訓宗旨與理念,是看不到這一塊的訓練),看到的辦訓只是滿足現況的需求而已,甚至連過去的問題(年度檢討出來的懸念課題)補強也都不會做,因為職訓局的補助金額有限。

 (試想,一個八十幾億美金營收,員工人數達幾萬人的企業,一年的辦訓預算只有區區的一百九十萬元,你認為夠嗎?這樣的企業的辦訓有效嗎?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那TTQS根本就不需要;如果答案是否定的,那問題就浮現出來了)目的說,結果論,是TQM PDCA循環的根本,沒有目的,一切都是空談。

台灣有一家汽車公司,以前在辦訓上是出名的完整、讓人稱讚的,卻在申請了職訓局的聯合型的補助後,幾年下來,公司的辦訓已完全走樣,再也看不到牆壁上貼的那些標語所寫的(教育訓練的成本很高,無知的代價更難以衡量)。因為每年的辦訓預算就是以職訓局的區區250萬為主,很多該補強與未來儲備的辦訓都停頓了。結果如何,這家本來是一個很讓人稱道的企業,現在也不怎麼樣了,無論從顧客滿意與員工滿意的角度來看,戰力大不如前,但辦訓部門卻沾沾自喜,每年為公司省下多少預算,這樣的TTQS還需要嗎?

有能力從年度教育訓練計畫來評核企業辦訓的連結性,要看的不只是有沒有願景、策略地圖而已。從培訓體系中展開的課程計畫、與從經營懸念課題展開的培訓計畫及核心職能盤點的補強計畫部分,缺一不可,否則就無法看到Plan的明確性、連結性與目的性了。而這些計畫項目,又如何連結到培訓宗旨,也是評核上要注意的項目,不然就會出現一堆的花招,卻沒有內涵的表面文章。至於一致性的評估,在此部分尚無法有效的評估,必須從Do與Review的程序上來判斷。

評核委員常用的標準就是「知、行、錄、續」四字箴言,問題是知甚麼?行哪些?錄何物?續改何?如果連一個年度教育訓練計畫都無法評估的委員,要打分數就必須多斟酌了。此部分應該在條文上做一些調整,與能力上給於更正確的觀點,才可能避免評核上的缺失。

那天在高雄聽到有顧問建議可否改當評核委員,或許這只是顧問當時心裡的一些氣話,對職訓局不滿的借題發揮。個人則不認為如此,不管如何,個人還是以顧問為職志,因為評核對企業沒有貢獻,只是依據系統做判斷,給於一個分數而已,沒有附加價值的。顧問則不然,透過輔導,可以提升企業的某些領域的能力或是績效,這樣的工作再辛苦都有其價值的呈現。當了顧問後要要轉評核委員簡單,但當了評核委員還不見得能夠轉當顧問,建議有想要轉評核委員的顧問不彷多思考,這是兩個不同附加價值的工作。

職訓局不懂價值為何物,這不要怪她們,井底之蛙難以期待,但顧問必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使命,創新與利他永遠是顧問無悔的最愛。有沒有被認同,那要看是誰來認同,如果是職訓局,那就免了,讓外行人認同有時是要靠點運氣的。Plan的部分的缺失大至上已浮現出來了,要如何改,以後一起來談系統設計的方向,接下來來談談Design。

Latest comments

03.11 | 01:10

上述11點,能做好好難~
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,不過覺得好扯,管理應該是變形的/彈性的,把它「標準化」「規格化」似乎不妥,即使是最低標準,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?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=合規就好呢?

03.05 | 22:09

My sentiments exactly!

Share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