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難,就如莊家與賭徒;管理不難,就是原理原則...

Apr. 1, 2020

現代人要的是即時化、隨時化與隨地話找到資訊

漫談電子書-III 4A的需求 分類:商品企劃2010/03/11 12:32        

今天上傳的23張投影片,是個人十年前規劃的PIA的整個概念。沒辦法直接上傳PPT檔案,只好轉換成為JPEG檔,一張一張傳,各位不彷參考看看。以下就以此一資料來談談電子書的概念。(此檔案是2000年的簡報,所以有些部份的東西,稍為老了些,但大致上都還適用的,請讀者多加注意。其實這也代表電子書產業的進步還是沒有多大的突破性發展,這也是我們該思考與深入探究的部分。)

21世紀是一個多變、詭譎的時代,成功的關鍵要素有三樣,分別為Information、Technology及Innovation,其中尤以Information(內容)最為重要。對於活在21世紀的每個人而言,直、間接的受到e化與M化的影響,如何有效的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需要的Information,做最佳的決策,已不再是決勝負的重點。快速化無法滿足,即時化成了唯一,如何做到Any body、Any time、Any where都可以擷取需要的Any Information,是成功關鍵要素。眼前在處理Information上,從PDA、PC、FAX、Notebook、Mobile及GPS,都是利用資訊科技解決Information擷取上的應用。但這些科技應用上,都還有其先天定義上的盲點存在,如何找到一個能夠滿足4A的需求,是科技與創意必須結合的趨勢,電子書有其預期的可能性,可以滿足4A的需求。

十年前還沒有3G,手機只是一個電話的無線化概念,基本上畫面訊息的需求幾乎沒有。相較於網路技術,G2通信技術,無論在頻寬或是應用上也都還不夠,要以手機來擷取Information,那是多麼的奢持的想法。PDA在當時是當紅炸子雞,但個人就曾大膽預言,PDA一定會消失,因為手機與電子書會把PDA的所有價值撕裂,完全取代,這點果然實現了。當然以手機來讀電子書並非不可行,卻不是適當的閱讀器。雖然手機慢慢的隨著顯示器技術的進步,大螢幕的趨勢勢不可擋,但最重要的還是通信技術的突破,讓頻寬大幅增加,才有一些新的需求被創造出來。要以傳統的手機來看大量的資訊,字體與資訊顯示量的多寡,讓閱讀不再是一種享受,反成了必要之惡,這種載體是無法成為閱讀器的主流。手機適合資料量不大,看完即丟的資訊,所以有其存在的空間,卻無法成為電字書的主流。(後來Sony推出MMS技術來推廣手機相機後,整個手機產業才算是以第二世代面貌出現的里程碑)

現在很多企業在研究Micro projector技術,如果在手機上置入一個微投影技術,手機的閱讀效果將不再局限於現在的螢幕,已跳脫傳統手機概念了,而是一個隨身攜帶的資訊閱讀器,那時的手機甚至可能會成為電子書的真正主流。但技術的出現是突破創新,可是要達到成熟應用卻是漸進的,所以這條路還長的很。各位如果看過MIT那位學生研究的第六感裝置,那就是把手機、投影器、Mouse、及Sensor等技術整合的一個真正的電子書概念。

至於PDA為何會消失,原因也是一樣,資訊顯示量不夠大。PDA最早推出的企業,很多人都以為是3Com,其實是Apple。Apple當初就提出一個產品,名字叫做牛頓,是一個既具備電子書,又是PDA的概念產品。這個產品推出後,只能算是一個概念產品,因為最後以失敗收場。牛頓的重量約1.2KG,當時TFT LCD還不成熟,牛頓用的是STN LCD技術,加上當時的電池只有鎳氫電池,重量實在難以承受,而且牛頓用的是7.5吋的顯示屏,整個思路就是希望以閱讀器的概念,敗就敗在重量。加上當時應用軟體與內容產業都不夠成熟,而且Apple公司的策略都是採取封閉式的系統,所以參與的人不多,就此以失敗收場。Apple的技術領先策略,一直是企業的價值觀,一個先鋒企業由此可見一斑。

沉寂了一段時間後,3Com重新把PDA的概念做一些調整,把PDA定位在個人、行動資訊擷取的載具,是攜帶型的個人數位裝置,只要適當的移動資訊就夠了。重點在於方便攜帶、長效、資訊擷取容易與多功能。因此把顯示屏縮小,以QVGA的尺寸為重點,耗電量大幅降低的前提下,電池技術也大幅的改進,整個重量大幅減輕。策略就是以行動族群為目標,再加上以開放式的做法,廣招英雄貼,讓PDA的應用程式有了多元化的發展,就此一炮而紅。PDA獨領風騷好幾年,產品概念與開放式的市場行銷,是成功關鍵,所以說電子書與PDA本來就是一家,只是以前還沒有成熟也不為過。

那為何PDA會消失?這是必然,不足為奇。PDA的全名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,顧名思義就是以片斷的資訊為目標,而不是以閱讀為重點。但21世紀是以Information為主軸,要以PDA來閱讀內容,那不是一種利器,反而是一種負擔,所以早晚會被取代,是必然的結果。如果要把螢幕放大,那又回歸到電子書的概念。如果要以行動通信為目標,隨著手機的大螢幕化趨勢,加上3G的通信技術,與各式各樣的應用方式出現,PDA的個人行動化的優勢已不存在了,就此被電子書與手機撕裂,自然會從市場消失。

從牛頓的案例讓我們看到先鋒產品的失敗機率相當的高,從S曲線可以看出端倪。先鋒產品的成功關鍵首要就是教育市場,與創新機能的普及化。Apple從這個案例中得到很多的教訓,從後來的iPod、iPhone、iPad等產品的推出過程,如何進行市場教育的行銷活動,就可以看出Apple的成功絕非偶然。這部分不知該說是幸或是不幸,台灣企業沒有研究開發,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現先鋒型產品,所以不會有教育市場的困擾,但.....

Latest comments

03.11 | 01:10

上述11點,能做好好難~
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,不過覺得好扯,管理應該是變形的/彈性的,把它「標準化」「規格化」似乎不妥,即使是最低標準,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?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=合規就好呢?

03.05 | 22:09

My sentiments exactly!

Share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