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難,就如莊家與賭徒;管理不難,就是原理原則...

Apr. 23, 2020

再發防止是問題解決的核心價值

一窩蜂的台灣百態--被誤解的『當責』

台灣人真健忘,熱點新聞一過,都回歸到原來的步調,至於事件多嚴重,都不再是重點,反正都過去了。這種現象反應出台灣人的那種宿命論心態,殊不知為此付出的代價有多高。再發防止是TQM的最高境界,也是日本人為何在長達20年的景氣低迷,還能夠支撐一個高GDP的原因之一。學會教訓是成長的重要元素,老是犯同樣的錯誤,自然難以進步,也才會出現競爭力指標高高在上(洛桑學院的報告),GDP與平均薪資漲不上去的困境(基本勞工薪資十年才調一次,調高五百元,國內企業主都大叫天要塌下來了),只因為有太多的品質成本吃掉該有的利潤空間,形成微利本來就是常態的自我感覺的怪現象。

生活總是要過,有更多的任務待去完成,還是把"當責"的部分談完,再回到商品化管理的系列,不要有一搭沒一搭的。品質管理有個八字迴圈,是PDCA與SDCA兩個迴圈連結成永續經營的模式,當責也有一個八字迴圈,意義上有點不同,卻有異曲同工之妙,今天就以八字迴圈為主題,談談當責的真意。 

當責與不當責,換個角度用俗話來說,就是有沒有擔當的概念,沒有必要把一個名詞如此神聖化。一個有當責意識的企業文化,面對問題的態度,表現出來的是一股提升的力量。透過問題處理的過程,充分表現出負責任的態度,在問題解決過程,不會出現衝突或是本位的問題。這股力量如氣流般的,會出現把組織往上推的力量,績效自然提升。

很多的單位在問題解決過程,常會陷入惡性循環的主要原因就是動則得咎,凡事就只強調追究責任,對於問題的真相與解決與否,反而成了次要了。共識的形成必須在於全體同仁敢於面對問題,自然就會進入問題的核心,了解問題的真相。以當責的態度,對組織有承諾與期待,個個展現出高度的企圖心,加上有效的決策,問題自然迎刃而解,成果的展現自不在話下。

向上提升或是向下沉淪,並不在於有無追究責任,或是該不該追究責任的層次(台灣現況的紛紛攘攘,有一大部分就是動不動就只會追究責任,不去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所造成的),態度才是關鍵。面對問題的態度,而這個態度又取決於企業文化的展現,那不是老闆一句話,也非一個命令、一個動作就可以做到的,如何塑造一個「當責」的企業文化,當成員都清楚的認知與「當責」,才是重點。

Latest comments

03.11 | 01:10

上述11點,能做好好難~
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,不過覺得好扯,管理應該是變形的/彈性的,把它「標準化」「規格化」似乎不妥,即使是最低標準,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?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=合規就好呢?

03.05 | 22:09

My sentiments exactly!

Share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