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難,就如莊家與賭徒;管理不難,就是原理原則...

Apr. 26, 2020

轉型必須搭配能力

重新定義的人才力(MI,T)-啟動變革的準備-III

轉型算不算變革?當然算,那是變革中最高的挑戰。流程再造(Reengineering))、結構重整(Restructure)、新事業開發(New business development)、企業轉型,幾個層次中,轉型的衝擊面最廣,也是最難面對的一種。能不能避免?短期間或許可以透過策略來應付,但站在永續經營的角度,企業面對轉型這樣的課題,是必然的過程,無法迴避。

抽離與忘記以前的輝煌戰績,是讓變革減少失敗機率的好方法。昨天早上(2012/10/5)在緯來電視日本台看到一段節目--『矛盾大對決』,剛好播出一個技術對決的片段。一家生產鎢合金的企業與一家生產鑽頭的企業,比賽誰的產品技術高。鎢合金標榜硬度高,世界上找不到可以鑽這種合金的技術。做鑽頭的企業標榜鑽頭技術是世界第一,沒有東西鑽不透的,兩個矛盾技術展開大對決。

兩家公司拿出自己的產品,當場在電視機前一較高低,結果是鑽到一半鎢合金破裂了。所有的人都在想,到底是哪方贏了。鑽頭公司的老闆自己先承認失敗,因為加工品被破壞了,既然做不成產品就沒有意義,自然不能算成功;鎢合金的老闆也承認失敗,他認為鎢合金最後還是破裂了,那是無法給客戶使用的產品。兩個人都承認失敗,判定平手。好不簡單的失敗哲學,敢承認自己不夠好,是多麼的需要勇氣。

這兩家公司追求的都是一樣的目標,做別人做不到的,而不是以更低的成本來搶市場(這樣的場景在台灣看不到)。員工對對決時的那份期待,兩方面都心繫著公司的技術,是企業文化貫穿的驕傲,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,這也是台灣企業最欠缺的一塊。精益求精的精神,是經營理念的實踐,而不是被逼出來的,台灣企業變革的首要--理念重建。

一旦團隊建立,為團隊加持是經營者必須擺出的身段。常見很多企業在變革的推動,領導對支持的做法,只停留於口頭上的宣示,那是無濟於事。讓全體員工看到那份決心,是必須身體力行,用實際行動來表現。員工會看風向,也會以領導的意思來決定配合團隊的態度。

團隊建立後,接下來的重點工作就是展開破冰的教育訓練。綿密與全面性的觀念改造,很容易帶來同仁的悲觀氣氛,也會產生防禦的行為,卻是不可或缺的步驟,這是考驗領導變革決心的第一步。會有很多人會以藉口來逃避訓練,就看領導的處置態度,軟化與否端看氣氛而定。

此時的教育訓練,先著重於危機意識的塑造,讓全員開始有不得不變的體認。抗拒、懷疑、勉強接受到最後的完全接受,自然要打破抗拒最難。坊間談變革的案例太多了,直接會讓同仁感受到的就是裁員的陰影,如何不抗拒。不厭其煩,與讓同仁對變革的結果欣然接受,那幾近於不可能的任務,耐心與執著絕對要把握住,否則容易功虧一簣。(姑且稱之為變革溝通)

破冰的教育訓練進行一段時間,如果領導的決心夠的話,冰會開始融化,這時破冰之旅就可以確定起了作用。有甚麼現象可以看出是否冰已開始融化?就是繼續談變革的話題,氣氛不再是觀望與抗拒,只會反應出惶恐與不安的情緒。此時懷疑的成分大於一切,不認為需要如此大動作,卻也不再那麼的對立。

這種現象一旦出現,流程再造的活動就可以開始啟動,展開流程再造或是事業變革的步驟。第二階段的教育訓練比第一階段更重要,這個階段的教育訓練著重於多機能與跨機能訓練,讓員工具備應付變革後的能力(MI,T),否則一旦啟動後才發覺到同仁既有能力不足的話,可能會前功盡棄,而且還會帶給同仁:『你看吧!這本來就不可行!』的觀念。

任何變革都需要新的能力,如果企業有一套好的教育訓練體系(如TTQS等),隨時準備好能力資本的儲備,這方面問題比較好解決。如果平日的教育訓練只是應付問題解決的辦訓,擁有的能力屬於過去型的資產,一旦轉型後,可能就一無是處了,這時惶恐自是難免,逼急了就無理由的產生反彈心理。國內很多轉型的企業,一路走來跌跌撞撞,就是觀念與能力沒跟上

試想,要從代工走到品牌之途,需要建構多少新的能力資本。商品企劃、市場行銷、產品經理、產品開發、品質保證能力等等。要做到領導品牌的變革,單靠商品設計(Design)根本沒有成功之機會(有只是短暫),還必須有足夠的獨特技術(Core Technology)來支撐,才不致於落入毛三到四的困境(大家都會做)。沒有技術開發的人才與先期投資的觀念,是無法湊其功的。此時立即浮現的問題,就是技術預測、中長期技術戰略(Technology Map)與技術開發(Development)能力的建置。(Research就不用談了,只要看工研院所做的事,就知道台灣根本做不出基礎研究,因為沒有開發支援環境)。國內知名企業,有幾家想過這個問題?這就是MI,T的概念,可攜式的創新能力。

『適才適所』的時代已過去了,變革、轉型要的是『適所適才』的條件,培養MI,T的人才是關鍵。MI,T的人才培育,是要告訴員工,企業未來發展上需要的技能,如何快速得到與如何應用,塑造出學習型組織的氛圍。此外,經營層也必須思想變革,不再是以工業客戶(一個人)為重心,必須以市場終端客戶為目標,身段與思維都必須轉變,企業文化才轉得過來。重點是這些企業似乎以為變革只要說說,就會像吃三餐一樣簡單,信手拈來,隨手可得,這種觀念,不失敗也算是運氣與天才。

此時的教育訓練並不是透過需求調查而來(沒有人說得出要學甚麼,透過問卷得到的只是想要的,非企業需要的),必須由職能缺口分析來掌握需求。以達成變革目標為焦點,展開職能分析與職能盤點。課程實施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,學員也都只能百分之百的配合,『到課率』是國內辦教育訓練最嚴重的錯誤。真正的教育訓練是沒有缺席的理由,辦訓是為企業需要,而不是員工想要的。

流程變革的做法會從願景與策略目標(Goal)著手,將願景與策略目標分解後,針對關鍵業務、流程進行改造。變革種類嚴格劃分的話,還可以細分為:企業在面臨經營危機時採取的變革稱之為「危機變革」;要把競爭對手甩得更遠的稱之為「領導型變革(或是願景變革)」;另外還有一種是「機會型變革」,各有一些差異。

變革啟動一般以團隊成員為核心,找核心流程來分析與改造,並把相關機能部門的人物也納進來,以擴大活動面。這種做法優點在於能夠讓更多的人參與,再造後的執行比較容易有共識。但也有其缺點,主要是機能部門的相關人員參與,會在碰到與其自身利益關係的議題上,有可能會出現不必要的防禦,這種情況就要看專案經理人的功力了。

Latest comments

03.11 | 01:10

上述11點,能做好好難~
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,不過覺得好扯,管理應該是變形的/彈性的,把它「標準化」「規格化」似乎不妥,即使是最低標準,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?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=合規就好呢?

03.05 | 22:09

My sentiments exactly!

Share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