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難,就如莊家與賭徒;管理不難,就是原理原則...

Jul. 23, 2020

企業戰略靈活應用供應鏈Co2管理

2020-7-23

一、背景

GHGScope-1Scope-2Scope-3的推進,供應鏈管理的企業社會責任正悄悄的變革當中。

WRI(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/美國華盛頓 DC)舉行的GHG(Greenhouse Gas) Protocol Scope-3 standardworkshop(2010)中,開發的負責人說到:「這是供應鏈Co2管理的革命!」

今天開始,慢慢的把SCM Co2的議題,做一系列的整理,讓台灣企業多了解一點外面世界的變革。SCM Co2管理已成為先進國家企業的經營指導原則。如前面文章提到的adidas、漢高等等,都已走到Scope-3的階段了,要求供應商,不只是提供財務報表,非財務報表也是必要揭露事項,換句話說,未來沒有準備好GHG的企業,可能接不到國際大廠的單子。

台灣還有很多企業連Scope-1都還懞懞懂懂的,如何跟國際接軌?只靠政府的力量已不可行(閉關、意識形態掛帥),必須有更系統化地推動,才可能看到進度,首先還是要先了解世界上都在談什麼?

首先先把幾個名詞說明清楚,好進入國際化的視野。

  • WRI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/位於美國華盛頓 DC,世界資源研究所。成立於1982年,主要研究對象為天然資源及環境問題,對美國政府提供建言。
  • Scope-1:儘儘企業本身內部執行環保措施
  • Scope-2:環保措施推展到上游的供應鏈
  • Scope-3:環保措施推展從企業本身、上游供應鏈、到下游供應鏈,一條龍的推動。譬如,消費者的消費過程的Co2消耗量的降低等等
  • GHG Protocol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ol,為WRI/位於美國華盛頓 DC,與本部於瑞士日內瓦的WBCSD(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ility Development)為中心,召集世界中大型企業、NGO、政府機構等,開發溫室效應、氣候變遷等相關的國際標準與相關工具為起始。2001年發行初版,2004年改版(The Greenhouse Gas Protocol-A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 Standard),為全世界溫室效應氣體排放的計算、報告、驗證標準等等,最具影響力的單位。
  • SCM Scope-3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ope-3
  • ISO-14064ISO2006年頒布,有關於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的計算、報告、以及驗證等ISO規格。由Part-1組織、Part-2 ProjectPart-3 驗證等三部分構成。
  • 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,位於英國倫敦的一個NPO組織。主要任務是提出氣候變遷相關議題的問券給企業,收集企業的回答後,整理後對外發表企業的氣候變遷對策排行,提供給世界各國投資家,企業在氣候變遷上對策的證明。到2010年,已實施八次評價,總資產64兆美元,534個主要投資機構為其後台,超過4,600家世界大企業接受調查。
  • CDSBThe Climate Disclosure Standards Board的簡稱,由CDP擔任事務局。提倡企業提供的年報,除了一般財務報表的財務資訊外,也應該提供氣候變遷等非財務指標,提倡使用共通格式為其目的。
  • Tier-1:交易過程供應鏈上游的供應商,屬於第一層級直接交易的供應商,如adidas的成衣廠即為Tier-1,依次類推,布廠、染整廠為Tier-2,紗廠為Tier-3等等。
  • LCA:Life Cycle Assessment,為一種產品的環境影響評估手法,從原材料取得到製造、流通、使用、廢棄等生命週期過程的環境負荷,採取定量、客觀的評價。換句話說,就是透過可視化,明確環境負荷較高的階段,訂定並實施方案以降低環境負荷,為主要的目的之一。不限於產品,服務領域也是以同樣的手法適用。產品方面常以碳足跡為主,國際規範中ISO-14040以原則,ISO-14044則以要求事項為基礎,陸續開發出各種碳足跡的管理方法。

到底什麼是GHG?什麼是Scope-3? Scope-3為何會成為注目的焦點?先從Scope-3談起。自從ISO-14001家族出現以來,企業開始被逼著做環保(為何用「被逼」這個字眼?很多企業連最基本的垃圾分類都不知道,只看到一紙證書,應該是被客戶逼著申請認證的吧!)這就是台灣企業的環保理念,代也要對那些號稱專家的認證公司,以及國際大廠提出質疑,供應商作假都能夠蒙混過關,是否意味著也是打假球?特別對SGS的專業與職業道德提出嚴重的質疑。那麼多的食安事件,這麼多的ISO受害者(申請ISO被誤導說假話,做假事!),身為認證單位居然大言不諂的沒有任何道歉與改進的動向。

當初Workshop中,國際上的大企業,正反兩面討論激烈,甚至有一家美國材料企業提出「Scope-3根本行不通」,只要LCA就足夠了的論點。

日本大企業在四十年前開始重視這個議題,以企業的義務性質來報告能源的使用狀況。在國際上的Workshop中,很多的參與者都大吃一驚,甚至有與會者還有「搞不懂在幹嘛?」的聲音出現。

至於台灣企業認真來說,這個議題都還沒有得到該有的重視。沒有參加國際組織是一回事,企業的經營理念又是一回事。凡事都以成本為出發點的經營理念,讓很多的環保議題成了成本項,卻不知環保的最終結果是價值項。

這是一個趨勢,也是國際議題,當漢高企業通知所有的供應商,不再只是提供財務報表就夠了!adidas要求供應鏈上的供應商,必須滿足GASA的e-KPI指標,春江水暖鴨先知,應該是一個不可逆的趨勢,企業經營無法逃避的事實。但有誰關注呢?政府?NGO?企業?...???

Latest comments

03.11 | 01:10

上述11點,能做好好難~
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,不過覺得好扯,管理應該是變形的/彈性的,把它「標準化」「規格化」似乎不妥,即使是最低標準,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?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=合規就好呢?

03.05 | 22:09

My sentiments exactly!

Share this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