管理難,就如莊家與賭徒;管理不難,就是原理原則...

Jul. 25, 2022

沒有ESG戰略就沒有解決方案,沒有創新與投資,就沒有ESG

2022-7-25

ESG的核心議題在於企業文化,而不是工具,可是好像工具比較可以協助渡過政策刁難的難關(如:ESG report等等)。那是自動自發(自己動手,自己發財)的政務官場文化,企業不該為此買單,卻又不得不。民不與官鬥,自古已有明訓,也難怪企業要買單,畢竟奶水控制在執政者手上。

如果貴公司真的有心想要談永續,建議還是從人力資源切入,建構2030 SDGs的企業文化,推動起來才會事半功倍,否則一堆的報表、與數據的整理,會讓企業未蒙其利,先受其害。清楚ESG的真正意義,意識才可能覺醒,才可能有行動。2030 SDGs game這套桌遊,是以2030 SDGs的內涵為架構設計出來的,得到聯合國的認同,可以協助意識的察覺,才知道為何需要翻轉。

企業變革面臨的最大挑戰是:

改變中最困難的部分不專案管理和流程設計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而是調整員工心態

讓員工成為價值參與者和貢獻者“避免成為組織的負擔.....

猛然回頭,看到前面的文章,囉哩八唆的,已經寫了這麼多,原來永續如此漫長。也是,企業長青哪有那麼容易,千年老店可是走過三十幾萬個日子過來的,想到這,也不得不謹慎點,不能誤人子弟。

這一系列的ESG議題,到底要談到多深?還真有點難決定。要談到如何撰寫ESG Report嗎?那不斷人財路?不是好主意。只要談到碳盤查,那又是現況一堆人的生財之道,也非良策,看來就是本著良心,把ESG該說的說清楚,講明白就夠了。

但不寫出ESG report,又難以滿足台灣真正對ESG的需要(只是為了應付金管會,太Low了!對付那組人,不需要用頭腦的。)好希望看到台灣企業男兒當自強,只是老闆們真的有此雄心壯志嗎?對於氣候變遷的議題,你可以不在乎,只是苦了下一輩的年輕人。

協會將會推出一系列的ESG相關工具,協助企業與會員成長,請拭目以待,今年的年會,有很多新的東西,會讓大家耳目一新,多多支持。

永續供應鏈的實踐,要做好SDGs的目標,不一定花大錢,卻一定要投資,也要有創意。單就節能減碳這個指標,除了要如何節能減碳以外,從管理流程面來思考,就有很多可能的解決方案。現在到處都在談碳盤查,個人很不以為然,碳排放量算出來了又如何?而且各個地方的碳排放係數都會有些不同,是無法以數字來做簡單的判斷。再說,碳盤查出來了,接下去要做什麼?只是知道而已嗎?那是無濟於目標的達成。

單單一個盤查水資源的碳排放,碳排放管理人員要如何取得公司的水資源使用量?如果沒有一套方法,向哪些單位收集資料,可能就是一個大問題,到時資料的收集就要花上一個人以上的人力,而且還不見得完整,那這樣的數據還有意義嗎?要說碳盤查沒有意義,還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。

有效、方便、真實、充足以及即時性等五大特性的考量,要下對策前,總是要先掌握事實。這只是第一步,採取手段才是改變的基礎,沒有正確的數字,就沒有ESG。如何收集五特性的數據?又不花費額外的成本,是企業執行ESG戰略的首要考量。如何收集數據,一個小投資可以見大收益。

譬如:要掌握水(或電)資源的耗用量,以傳統的方法來做,事倍功半,而且準確性不高。浪費很多人力在報表的處理,絕對不會是好方法。做個小投資,把所有的水錶依部門別裝置或更改為數位水錶,只要加上一個小程式,就可以即時的掌握到水資源的耗用量。再加把勁,匯總、分析的功能都可以即時地呈現,作成看板管理,任何人都可以隨時、即時的看到水資源的耗用狀況。(ESG Dashboard)設定好目標,全體同仁以提案改善的方式來競賽,不止環保、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面面俱到,是ESG最好的投資。

好處多多,除了省卻人為抄表與整理的工時外,完整性十足,真實性與即時性是最大的價值。而且可以在各個部門安裝,可以把水資源的部門耗用精確的統計分析。還有,很多企業多少都會有水資源浪費的現象,或是因為管路老舊、漏水等因素(台灣自來水的漏水比率101年時為19.5%,111年有改善為13.95%,還是很高。造成水資源浪費的原因很多,卻容易被疏忽,形成另一種品質成本),有了數位水錶,可以主動分析用水有無異常,即時處理。

這樣的條件下,只要再設計一個DSS(Decision Support System)來監控,即時分析水資源浪費與耗用不正常的情形,隨時提出改善方案。把目標值設定好,全面性的管理視覺化,一個看板,全公司即時地看到單位的水資源耗用,是最簡單有效的管理方法。

這樣的投資花費不用很大,透過數位化的管理模式,做好節能減碳,事半功倍的投資。類似的流程比比皆是,解決方案更是信手捻來,源源不絕,ESG實踐的ROI可以就此準確評估,何樂而不為?(沒有從源頭管理起,既使有水單、電費單等收據,要分離到每個部門,那也是不可能的任務。)

這個概念可以延伸到營運的每個機台,做到完全的單位碳排放的TCO(Total Cost Ownership)管理。試看看這個解決方案吧!看似容易,投資金額不大,但流程建立與管理權責的觀念改變,卻必須從教育訓練著手,方得以見效,還是回到原點-SMT(Senior Management Team)的建立。

更改水錶➝資料收集(數位化)➝資料彙整分析➝數位看板(Dashboard)➝用水異常分析➝採取對策 ➝目標達成狀況分析➝系統示警➝碳排放換算、顯示、ROI呈現

Latest comments

03.11 | 01:10

上述11點,能做好好難~
ISO 30414規範沒看過條文,不過覺得好扯,管理應該是變形的/彈性的,把它「標準化」「規格化」似乎不妥,即使是最低標準,那也何必給個最低標準呢?是要大家遵循最低標準=合規就好呢?

03.05 | 22:09

My sentiments exactly!

Share this page